■阎友华
在新近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水泥行业运行分析报告中,中国水泥协会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国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降幅60%左右。而从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来看,虽然整体盈利下滑明显,但垂直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较好的企业,非水泥业务显著攀升,盈利规模甚至超过水泥主业。比如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水泥),其非水泥业务盈利已占利润总额的56%糖心。
头部企业加速非水泥业务布局
作为最早将水泥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份,湖北水泥产业发展有其特殊的轨迹,其产能规模居于前几位的华新水泥、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娲石水泥、京兰水泥等都不约而同实施了产业链一体化协同战略,凸显出其区域市场竞争优势,也极大地拉动了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华新水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近20年来,该公司依托水泥主业,稳健发展混凝土、骨料、环保墙材、水泥装备与工程、水泥基新型建材材料及依托水泥窑进行协同利用的环保产业,在行业内较早实现了纵向一体化发展,是行业内少数拥有完整产业链、具备上下游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竞争优势的企业。
特别是近几年,华新水泥加速国内非水泥业务布局,一体化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其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显示,当年投产的骨料生产线就有阳新亿吨机制砂石项目(一期)、秭归、宜昌、渠县二期、红河等20条,公司骨料总产能达到2.1亿吨/年;混凝土业务方则通过拓展委托代加工、租赁、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范围,当年完成了30余家站点的租赁、在建、收购和20余家委托代加工站点的布局,公司自有混凝土产能达到6875万立方米;环保业务方面,全年完成了近40个固废入窑及预处理项目建设,为扩大替代燃料节能减碳做好充足准备。此外,该公司还加快了UHPC、助磨剂等业务的研发,开发出多款UHPC产品并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助磨剂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华新水泥阳新亿吨砂石项目
“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资源。”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称,大型水泥企业基本都拥有自己的矿山TXAPP.TV。而建设绿色矿山、推动资源最大化利用,是新时代水泥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们把高品位优质石灰石用以烧制熟料,低品位石灰石及尾矿则用来生产机制砂石骨料,最后的浮土废渣用作环保墙材及其他预制构件的原材料。”华新水泥有关技术负责人说,前端资源充分利用是水泥企业绿色发展的“起点”,最核心的是全产业链资源配置。
华新水泥在湖北荆州区域混凝土市场的成功就得益于全产业链资源的高效调配。“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贯穿东西的荆州,除了所属的松滋市有一家窑线企业,大多数水泥企业是磨线,包括华新水泥在荆州开发区的也是磨线,就水泥供应而言,我们没有任何优势;但华新水泥在荆州上下游密集布局了多条水泥窑线、多个砂石骨料基地,还有自己的石灰、外加剂等产业基地,熟料、砂石骨料、石灰等大宗原材料可尽享水运便利,这就为华新在荆州抢占混凝土市场创造了绝佳条件。近年来,在总部支持下,华新水泥荆州公司全力推进一体化战略,其混凝土业务快速扩张,目前已跃居当地商品混凝土市场首位,还巩固夯实了水泥业务。”
助推相关联产业产能优化升级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位教授表示,水泥行业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拉动砂石骨料、混凝土、水泥制品、墙材等关联产业,再加上余热发电和环保板块,无疑将对整个建材行业的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随着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娲石水泥、京兰水泥等大企业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区域内同质化竞争的水泥(粉磨)、预拌混凝土、砂石骨料、砂浆、水泥制品、墙材等单一业务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砂石骨料行业,过去的中小民营企业主体几乎全面退出,工厂和生产线日益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初步形成了国有资本控股和大型水泥企业衍生板块两大“阵营”;预拌混凝土行业也在加速“洗牌”,水泥企业“派生”的搅拌站凭借供应链和成本优势快速抢占市场。
“预拌混凝土、砂石骨料是与水泥及其矿山资源更贴近的产业,受到水泥企业一体化战略波及比较明显,但更远端的墙材产业也有‘震感’。”湖北省十堰市建筑节能办有关人员介绍,自华新水泥投资的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项目投产后,当地原有的一些小型砌块厂、灰砂砖厂、烧结砖企业的生意明显变得寡淡,有些工厂甚至不得不关停退出。湖北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有关专题调研报告也提到,原本该行业资本实力就偏弱,产能又严重过剩,随着大型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进入,不少墙材小企业被“挤出”,客观上推动了全省墙材产业的产能优化升级。
“我省几家骨干水泥企业聚力推动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主观上是提升其水泥主业的经营质量和效益,客观上却改善了全省几乎整个建材行业的市场生态,促进了绿色矿山建设,推动水泥、预拌混凝土、砂石骨料、墙材、水泥制品、石灰等行业过剩产能加速退出,提高了产能集中度,优化了区域内产能布局。”湖北省建筑材料联合会负责人说。
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迈向高端化
不久前,湖北省举行了工业稳增长系列新闻发布会,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打造一体化协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水泥+”业务,实施“强链、延链”工程,强化提升既有的混凝土、砂石骨料、墙材、水泥制品、石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余热利用等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大力拓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等产业,努力开发碳捕集及应用技术、新能源及储能、钙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通过5G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推动水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迈向高端化。
据悉,中国建材集团旗下首个水泥板块碳捕捉利用项目已于今年6月在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意味着该公司在产业链高端化领域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对推进我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水泥是高耗能行业,能源配套是关乎其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继余热发电之后,近年来不少大型水泥企业将新能源项目、储能电站纳入一体化发展范畴。“光伏项目是葛洲坝水泥探索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路上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所属7家单位共计38.24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顺利并网投产。”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光伏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均可提供电量约3700万度电,将大幅降低电网购电使用成本。在光伏项目之后,葛洲坝水泥又在着手布局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已在所属湖南石门公司建成首个储能电站。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协同将不再局限于垂直的产业链条,而将实现跨界融合,比如水泥企业实施碳捕捉项目,也有可能成为食品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如此,一体化协同赋能水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有关专家表示。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11月20日1版
责编:丁涛
监审:王翌